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最近推了什么书

本文转载自:

1、《看的恐惧:中国科幻诗学》

宋明炜 著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23-8初版

《Fear of Seeing:A Poetics of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Mingwei Song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该书追溯了中国刻科幻新浪潮在过去三十年里的起源和发展,探讨了科幻最为独特的核心问题和文学策略。宋明炜教授认为,当代中国科幻最重要的特征是能够照亮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看不见的东西——例如社会曾选择让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以及传统文学无法表达的内容。中国科幻新浪潮独有的再现看不见的诗学开启了新的文学可能性,使得当代文学以新的方式讲述关于中国和世界的故事。宋明炜教授用大量篇幅解读刘慈欣、韩松等重要作家的作品,以及一些还不太知名的作者,他在此书中探讨科幻如何推动当代文学和文化的更大变革,同时分析一些关键的文学主题: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变奏、赛博格和后人类,以及性别和文类的非二项视角等。所有对21世纪科幻感兴趣的读者,都应该阅读《看的恐惧》这本关于当代中国科幻文学诗学最重要的书。


2、《越境——“鲁迅”之诞生》

李冬木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23年7月
本书是著名学者李冬木数十年鲁迅研究成果的集结。书中以1902—1909年鲁迅留学日本的七年为线索,围绕“周树人何以成为鲁迅?”,具体考察了留学生周树人如何确立起其作为近代思想基础的“进化”与“国民”的观念,并将其反映到后来的创作当中的思想历程;具体廓清了“个人主义”“尼采”“狂人”等言说的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周树人思想和文学方面的影响,力图揭示周树人在波澜壮阔的 20 世纪初,如何在时代大潮中,完成个人主体塑造的精神历程。全书带着清晰的问题意识和明确的研究方法,重回鲁迅本身,以大量史料和文本细节考证,完成了鲁迅的精神史溯源,开拓了鲁迅研究的新视野,是鲁迅研究史、现代文学比较研究史上的重要成果。


3、《杂文的自觉:鲁迅文学的“第二次诞生”(1924-1927)》

张旭东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书中,作者提出鲁迅杂文虽然诞生于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但它同一般的现代白话散文的关系,却如同量子力学同牛顿力学之间的关系。“就是说,在文学意识、作者意识、形式强度和风格总体性等方面,它与同时代的写作之间保持着一种代差或‘降维打击’能力,并把这种结构距离一直保持到20世纪的终端。”
张旭东认为,这种结构性代差不仅具有形式和审美内部的价值和意义,也在鲁迅杂文的现实表现和历史表象领域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这就是鲁迅晚期杂文在编年体合集意义上形成的“诗史”气象。“杂文的自觉”是鲁迅杂文本体论或存在论意义上的整体自觉,它同时开启了鲁迅文学形式空间和历史空间的自我建构。

4、《萨义德传》

[美]蒂莫西·布伦南(Timothy Brennan) 著
伽禾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读书人 2023-9
本书作者蒂莫西·布伦南是萨义德的学生,也是萨义德的朋友,他先后执教于康奈尔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高校,广泛征阅相关文献档案,包括萨义德未发表过的文章、小说草稿、私人信件等,采访了萨义德的家人、朋友、学生甚至对手,历时八年,写成这部450页的传记。此外,随《萨义德传》一起出版的还有《萨义德精读本1966-2006》和《康拉德与自传的虚构》,均是首次出版中文版。


5、《那些无法赞美的》

木叶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7月第1版
生命中有许多吉光片羽,构不成什么重要的意义。可它们就是回荡萦绕,对他轻声细语,成为照亮生命的星。他写作的对象就是那些星星:贾植芳、海子、柏桦;扬州慢、鹊桥仙、蓬莱清浅;还有北京的秋叶……通过文字,作者将它们从时光深处召唤出来。“那些无法赞美的”,取自作者木叶的一首小诗。本书落脚于赞美,而最初的触发点是日常所遇的一些“无”,亦即个人情感世界中的无名、无形、无解、无力。


6、《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王德威教授主持编写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其体例(不同于传统的文学史框架)和规模(169篇、145位作者)而极具鲜明的特点。宋明炜教授本文从“哈佛新编”这一系列讲起,追溯了出版方“打开文学边界”“进行多元流动阐释”的写作思路。在此基础上,宋老师以1980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重写文学史”思潮为主轴,将《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置于其中,在彼时映照、相互对读的关系网络中评价王德威的文学史写作。宋老师认为《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有着流动性的、始终在生成中而拒绝完成的文学史。正是“此时此刻”的阅读,让这一部超过一千页的文学史,处在一个永远的流动状态,它不是一部具有完成意义的文学史,而是一部敞开着的、通向文学宇宙的文本。


----The E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声明 ◀

—————————————————————————

“全球研究论坛” 所发布、转载、组织的文章、演讲、发言,所有内容与看法仅属于

原作者与原讲者,不代表“全球研究论坛”的立场和观点。

  “全球研究论坛”所组织的讲座/活动之影像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料版权,归演讲嘉宾及“全球研究论坛”所有。欢迎听众参会,但未经许可,请勿私自录音、录像、编辑、

传播。

 媒体合作,敬请联系 

globalstudiesforumofficial@gmail.com

—————————————————————————

——全球研究论坛——

Global Studies Forum
“全球研究论坛”(Global Studies Forum)是一个跨学科与全球研究的全球学术平台。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史、亚洲史、全球史;全球政经与社会;中外文学、世界文学;全球城市和城市研究;文化与媒介研究;中外哲学、世界哲学;女性研究与性别研究,等。

—————————————————————————


 ▶ 联系方式 ◀


网站中文版:https://www.globalstudiesforum.com/zh

网站英文版:https://www.globalstudiesforum.com/

邮箱:globalstudiesforumofficial@gmail.com

B站官方频道:全球研究论坛:https://space.bilibili.com/3493291622402783

微博:全球研究论坛GlobalStudiesForum:https://www.weibo.com/u/7838557265


Twitter:"Global Studies Forum" @GlobalstudiesGS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globalstudiesforu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1091445253


—————————————————————————


 ▼

敬请关注本公众号并加星标(现在关注公众号没有限额哦)

也请多多一键三连:转发、点赞、在看

感谢。


本篇编辑:何元博

微信编辑:何元博、李傲雪、张芊芊

微信平台推广:何元博

其他平台统筹:李傲雪

"全球研究论坛"(Global Studies Forum)全球学术平台 创始人

----陈丹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